找到相关内容45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1)

    已。则不住于魔之境界。能舍烦恼。如实观身。既得知见证如是法。我说是人。涅槃所摄。如是比丘。实见身已。不为诸恶之所乱也。能断眼耳鼻舌身意。内染及外色声香味触法。如是循身观。能到涅槃。如是比丘。眼虽见色。不生分别。不起染欲欢喜之心。如实观身。此身唯有发毛爪齿。薄皮脂血。筋肉骨髓。生藏熟藏。黄白痰癊。冷热风病。大肠小肠。屎尿不净。肝胆肠胃。脂髓精血。涕唾目泪。头顶髑髅。如是观身。随顺系念。若如是念。则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553050.html
  • 论唯识学的修行次第与内容── 一个时代主题的回应

    “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,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,在通达位如实通达,修习位中如所见理,数数修习,伏断余障,至究竟位出障圆明。”   唯识五位又被分作五十二个阶段,叫做菩萨五十二阶,...少物,谓是唯识性;以有所得故,非实住唯识。”   修加行位的方法是,通过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智观,得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四善根。  1、四寻思观  四寻思观,“四如实智”之对称。乃以万法唯识之观点,观察名...

    魏德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950939.html
  • 不增不减

      如实的中道   此外,空既是不落两边的中道,超越思惟的「如实」相,对「空相」、「空性」的体会也不妨用「不增不减」来描述:凡是在认知上有所增减都是不如实的。现在就此点来略抒己见:   认为...假装它是不存在的,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「减损」。   无论是增添或减损,都是偏执一边,不是如实的中道。所谓如实,就是如其原来的样子,恰如其份,不多也不少。   那么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修戒定慧算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549581.html
  • 问:“十恶”指的是什么?

    如实接受。 五、离间语:即挑拨离间,也称两舌。具足四缘成离间语染:1、歪曲事实,故意挑拨离间他人的关系;2、有心制造矛盾及挑起争斗的语言;3、对方理解你说的内容;4、如实接受。 六、粗恶语:又称恶口,包括毁谤,攻击、讽刺、挖苦等尖酸刻薄、伤害他人的语言。具足四缘成粗恶语染:1、有心伤害他人;2、发出非爱语,如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;3、对方理解;4、如实接受。 七、杂秽语:又称绮语。具足二缘成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4978167.html
  •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

    。为了提升生命,在佛法上有具体的实践次第:由正念正知下手,依次而有「守护诸根、护戒、不悔、欢悦、喜、身轻安、乐、定、如实知见、厌、离欲 、解脱」的达成,最后证得涅盘,这便是生命教育的目标。   ...曰:阿难!定者令见如实、知如真义。阿难!若有定者便得见如实、知如真。  复问:世尊!见如实、知如真为何义?  世尊答曰:阿难!见如实、知如真者令厌义。阿难!若有见如实、知如真者便得厌。  复问:世尊!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4.html
  • 印顺法师〈修定--修心与心性本净〉之商榷

    客尘烦恼杂染;无闻异生不如实解,我说无闻异生无修心故。”  “比丘众!此心极光净,而客尘烦恼解脱,有闻圣弟子能如实解,我说有闻圣弟子有修心故。”  印顺法师并以白话把这一段经文的要点重复了一遍:“这一思想,是从修定-修心来的。心极光净,为烦恼所染;心极光净,而离染解脱,无闻凡夫为什么不能如实知解?因为他没有修心。多闻圣弟子能够如实知解,就因为他修心-修定。修习禅定,次第进修到远离五盖,心净安住,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059586.html
  • 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——法念处修行的诀要(1)

    混为一谈。事实上,此点的确是我自己的见解。但我认为它不但符合缘起法则修行的要义,而且的确是修四念处时非常重要的态度。故仍不揣浅陋地把它指出来,希望对大家的修行有所帮助。  四念处修行的指导原则是如实观。佛要修行人如实地在身、受、心、法四个地方观察种种起落的现象。一样东西若升起了,则修行人当知它升起了;若落下去了,则修行人当知它落下去了。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一切身、受、心、法等现象的起落而不执著,就是四念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2564530.html
  • 佛说居家八法

    男子离悭垢心,在于居家,行解脱施,常自手与,乐修行舍,等心行施,是名善男子施具足。   “云何为慧具足?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,集、灭、道圣谛如实知,是名善男子慧具足。   “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...

    刘宋·求那跋陀罗译

    |在家|戒律|优婆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1536829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要达到理事圆融方为究竟,可是事实上,事与理总是还有一段距离,学佛者该如何善待成就之?

    两回事,其实,大圣佛陀慈悲,为令我辈正觉诸法实相,有时说事、有时说理、有时说理事不二,一切法本来就是如实不二的,为令方便觉悟实相(梵语dharmata),因而才说事与理,而后方说理事不二。   我们不要...道理一定必先通达,因通达而后如实实践,因而实证诸法实相,一切则无有争矣!   祖师大德云:“理虽顿悟,事须渐修。”彻悟禅师云:“全大火聚是清凉池,非离火聚别有凉池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12912546.html
  • 佛陀的启示

    人们都相信佛陀出生为太子,后来出家而得道的,其实佛陀成佛以来,已经过无量无边的岁月。在这无量无边的岁月里,佛陀常在此世间,作为永恒的佛陀,尽知众生的种种个性,而以种种方便救度众生。   唯佛如实知见世间事,所以,佛陀不说此世间的事是真实的,也不说是虚假的,不说是善,也不说是恶,只是如实显示而已。   佛陀教导说:“一切众生应依其个性、行为、信心,而广植善根。”   佛陀不仅以言教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443790.html